阳台浇筑需先明确其功能(如休闲、储物、承重等)和结构类型(悬挑式、凹入式等),并确保施工符合建筑规范(避免违规改造影响建筑整体安全)。
混凝土:优先选用C30 强度等级的商品混凝土(流动性好、强度达标),若现场搅拌,需按配合比(水泥:砂: 石子:水≈1:1.8:3.5:0.5)配置,水泥选用 42.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,石子粒径≤20mm(避免堵管或影响振捣)。
钢筋:根据受力需求选择:
模板与支撑:模板选用 15mm 厚多层板或钢模板(表面平整、耐水);支撑用 Φ48mm 钢管脚手架(立杆间距≤1.2m,横杆步距≤1.5m),底部垫木方防沉降。
辅料:脱模剂(机油或专用脱模剂)、止水条(阳台与墙体交接处)、铁丝(绑扎钢筋)、振动棒(Φ30-50mm)等。
弹线定位:根据设计标高(阳台面比室内低 20-30mm,防雨水倒灌)在墙体、柱上弹出模板控制线,确定阳台宽度、长度及坡度(排水坡度 1%-2%,向排水口倾斜)。
安装模板:
支撑加固:底部支撑立杆需垂直,与地面用顶托固定,横杆与墙体或主体结构拉结(增加稳定性),严禁支撑在阳台栏杆或临时构件上。
验收:检查模板尺寸、标高、平整度及支撑牢固性,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。
钢筋排布:
保护层控制:用水泥砂浆垫块(厚度 20mm)垫在钢筋与模板之间,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(板类构件≥15mm),防止钢筋锈蚀。
绑扎要求:钢筋交叉点用铁丝绑扎牢固(梅花形绑扎),边缘钢筋距模板距离≥50mm,钢筋网片整体平整,无松动、变形。
隐蔽验收:检查钢筋规格、数量、间距、搭接长度及保护层厚度,合格后签字确认。
混凝土运输与检查:商品混凝土到场后,检查坍落度(C30 混凝土坍落度宜为 180±20mm),若离析需二次搅拌(严禁随意加水)。
浇筑顺序:从阳台一端向另一端推进,分层浇筑(每层厚度≤300mm),避免集中堆料导致模板变形。
振捣密实: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,插点间距≤500mm(振动棒半径的 1.5 倍),插入下层混凝土 50-100mm,振捣至表面泛浆、无气泡冒出(约 20-30 秒),避免漏振(边角、钢筋密集处需重点振捣)和过振(导致石子下沉、表面起砂)。
表面处理:
止水节点处理:阳台与墙体交接处,浇筑时在根部预留 20×20mm 凹槽(后期填防水密封胶),或预埋止水条,防止雨水渗入墙体。
覆盖保湿:浇筑完成后 12 小时内(夏季 6 小时内),用塑料薄膜或湿麻袋覆盖表面,保持湿润(避免表面失水开裂)。
浇水养护:每天浇水 3-4 次(夏季增加次数),确保混凝土表面始终湿润,养护周期不少于 14 天(悬挑结构需延长至 21 天,因受力复杂)。
温度控制:冬季施工需采取保温措施(覆盖棉被 + 电热毯),保证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差≤25℃;夏季避免暴晒,可搭遮阳棚。
模板支撑必须经过承载力验算,搭设后由安全员验收,禁止超载堆放材料。
浇筑时操作人员站在脚手板上(严禁站在钢筋网或模板上),防止坠落。
用电设备(振动棒、照明)需接地保护,湿手不触碰电源,避免触电。
高空作业(如悬挑阳台浇筑)需系安全带,搭设临边防护栏杆(高度≥1.2m)。
验收标准:
外观:无裂缝、蜂窝、露筋,表面平整,排水坡度正确。
强度:养护到期后,委托检测机构做回弹试验(C30 混凝土回弹值≥30MPa)。
渗漏:雨后或浇水测试,检查是否有渗水点(重点检查墙体交接处、排水口)。
使用注意:
避免超载(如集中堆放重物),阳台边缘禁止悬挂重物(如空调外机需固定在墙体)。
后期装修时,严禁凿除阳台混凝土(尤其是悬挑部分),如需开槽埋管,深度≤10mm(避免伤及钢筋)。
定期检查阳台排水口是否堵塞,及时清理,防止积水渗透。
阳台浇筑混凝土的核心是 “安全第一、质量为本”,从设计合规性到施工细节的把控,每一步都影响最终的结构安全和使用体验。建议由具备资质的施工团队操作,确保符合建筑规范,避免因违规施工留下安全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