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修前需系统排查水池的结构、水质、附属设施等,明确问题类型和严重程度,避免漏修或过度维修。
池体外观
检查池壁、池底、顶板(若有)是否有裂缝(表面裂缝、贯穿裂缝)、混凝土剥落、蜂窝麻面;
观察阴阳角、管道穿池壁处是否有渗漏痕迹(水渍、返碱、青苔);
测量混凝土碳化深度(用碳化深度仪),若碳化深度≥保护层厚度,需进一步检查钢筋锈蚀情况(敲击剥落处查看钢筋是否锈蚀、露筋)。
结构稳定性
水质指标
储水功能
管道系统
监测与控制设施
液位计(浮球液位计、超声波液位计)显示是否准确(与实际水位对比,误差≤5cm);
补水装置(如自动补水阀)是否灵敏(水位低于设定值时能否自动启动补水);
通气孔、呼吸阀是否通畅(防止池内负压或正压过大导致结构损坏),防虫网是否完好(防止杂物进入)。
常见渗漏点:池壁裂缝、管道穿池壁处、施工缝、阴阳角。
表面裂缝(深度≤5mm,无渗漏)
清理裂缝:用钢丝刷清除表面浮灰、疏松混凝土,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,晾干(含水率≤8%);
修补:采用环氧树脂修补砂浆(按比例混合,稠度适中)填充裂缝,表面用抹子压实抹平,固化后(约 24 小时)用砂纸打磨平整;
增强:若为潮湿环境,可在表面涂刷 1-2 遍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(用量≥1.5kg/㎡),利用水分激活结晶,堵塞毛细孔。
贯穿裂缝(深度>5mm,有渗漏)
止漏预处理:用快硬水泥(如堵漏灵)临时封堵漏点,阻止持续渗水;
压力注浆:沿裂缝走向凿 “V” 型槽(深度≥裂缝宽度,宽度 3-5cm),清理后埋入注浆嘴(间距 20-30cm),用环氧树脂注浆液(低粘度,渗透力强)高压注浆(压力 0.3-0.5MPa),直至浆液从相邻注浆嘴溢出;
后期处理:注浆完成 24 小时后拆除注浆嘴,用修补砂浆填平凹槽,表面做防水涂层(同表面裂缝处理)。
管道穿池壁处渗漏
原因:长期未换水、进水管污染、池体滋生藻类、淤泥沉积。
轻度污染(有少量杂质、藻类)
排空水池:打开排水管,彻底放空储水(若为消防合用水池,需先确保备用水源,或申请临时停用并报消防部门备案);
清洗:用高压水枪冲洗池壁、池底,清除淤泥和藻类(顽固藻类可用低浓度次氯酸钠溶液擦拭,再冲洗干净);
消毒:注入清水至 1/3 池深,加入二氧化氯消毒剂(浓度 50-100mg/L),浸泡 2 小时后放空,再用清水冲洗 1-2 次;
补水:重新补水至设计水位,检测水质(符合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》GB 5749 相关要求)。
严重污染(有油污、化学残留)
管道堵塞或锈蚀
阀门失灵
液位计不准
混凝土剥落
钢筋锈蚀露筋
作业前准备
排空水池时,需与消防部门沟通,确保维修期间有临时消防供水(如消防车备勤),禁止在无备用水源时完全放空;
进入水池内部作业前,检测空气质量(氧气含量≥19.5%,有害气体≤限值,如 CO≤24ppm),通风 30 分钟以上(用轴流风机向池内送风);
作业人员穿防滑鞋、戴安全帽,系安全绳(外部有人监护),禁止携带明火(防止沼气等气体爆炸)。
材料安全
结构验收
功能验收
资料归档
消防水池维修的核心是 “保障储水安全、确保应急可用”,需优先处理渗漏和结构问题,同步解决水质和设施故障,维修全程符合消防规范和安全标准。日常建议每季度检查 1 次水质,每年全面检查 1 次结构和设施,做到 “小问题及时修,大问题不拖延”,避免火灾时因水池失效导致严重后果。